網頁

熱門文章

2011年3月28日 星期一

玩競技

我從來不認為競技不能玩,要,就要認真玩。
招不到優秀運動員這場秀就走不下去;俗語說"巧婦難為無米之炊",競技就是一場遺傳、科技、毅力之爭。中華民國的競技或許"食之者眾",但是國體大的競技應該不難吧,再怎麼說也只不過10幾個項目。
這兩年比過去20年處境更辛苦,不知是為了發展競技、補足招生率、教師專業發展需求、爭取經費、生存之戰(師培瓦解)、還是...;各校都開始招收起運動績優生
體育院校不會比別人更有優勢,目前國內獨立的體育院校只有台北體院、國立體大與台灣體院;其他體育相關學院或是科系,都隸屬於公私立綜合大學之下,以2000人左右的小型大學資源要去對抗7/8千人以上的大型大學,招生首先就出現困難。困難何來?
1.話說前陣子聽說,某私立大學提供四年全額獎學金,就把原本體大中意的選手給"請走了";體大不行嗎?可以,但是校務基金比人家少太多了,可運用資金一下子就花完了,要是為了招到好選手,選手還沒開始比賽,學校就先來一場比價大戰,看誰資金雄厚?你想體大會贏嗎?
2.體育院校是單科大學,競技的路子,通常的思維都是以培育體育師資、教練為方向;但是前者受限於人口成長;後者受限於台灣的競技體育規模與社會體育市場的興衰。在不變更體育專業人才出路思維的情況下,所有課程設計都侷限於原來的思維,學生學的知識無法應付未來的就業需要;就算有心想要學,學校是否有足夠資源與課程讓選手學習?再加上競技掛帥、訓練第一,訓練之餘選手哪有力氣再發奮讀書!相形之下,綜合大學的選手可以選擇讀的一般科系課程,接受的是另類教育,雖然辛苦但已經脫出體育思惟,若是可以努力完成學業,就業市場不限於體育。

當然體育院校也不全然都是劣勢;競技要的是專注,一般大學課業壓力讓選手忙於課業,過多的比賽不但假單難過,課程也逐漸跟不上進度;日夜煎熬就看能否走完。

2011年3月27日 星期日

你的特色是?

遇見許多學生,問他特色是什麼?卻答不出來。
尤其是具有運動專長的學生,更是看著我,好像多此一問,廢話;當然是我熟悉的項目阿!
我笑笑問他,那有你這樣"特色"的有多少人?有多少人知道你有這樣的特色?抓抓腦袋,他說"阿,大概有一些吧"
其實,很正常;從常態來看,大部分人都差不多,所以不必驚慌,你周遭許多人也跟你一樣,沒想過這個問題,也一樣不知道答案;也一樣,知道答案後,無可奈何。
你的特色不是一成不變的,也就是說是可以增加或改變的。
問題大多在於"你要嗎?","你覺得夠嗎?"
那天與同學聊天,我說:繞了一大圈,走了10幾年,才發現原來最愛的不是那個領域。現在已經50出頭了,想想還是要重新來過,不然剩下的日子又能做甚麼。
所以,就怕你不要,也怕你不敢要,更怕你不知道要。
哪時開始,不是問題!